全球增溫將削弱濕地碳匯功能
(資料圖片)
光明日報北京3月22日電(記者齊芳)濕地是重要的溫室氣體“匯”,但越來越多的證據(jù)表明,氣候變暖正在顯著改變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結構和功能。這個影響究竟有多大?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給出了定量依據(jù):如果全球升溫幅度在1.5℃~2℃,濕地的溫室氣體“匯”功能將減弱超過一半(約-57%)。
這項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東亞區(qū)域氣候-環(huán)境重點實驗室的博士后包韜與合作導師賈根鎖研究員和徐希燕研究員合作完成,論文于2023年3月21日發(fā)表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氣候變化》上。
濕地覆蓋地球表面積的6%,但儲存著全球三分之一的土壤有機碳。濕地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將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碳,在濕地土壤中積累。此外,濕地的厭氧環(huán)境使得有機碳的分解速度較慢,所以濕地是碳素積累速度最快的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那么,氣候變暖是否會刺激濕地釋放更多的溫室氣體?這是全球變化研究亟須解決的關鍵問題之一。
包韜介紹:“我們的研究基于數(shù)據(jù)爬蟲技術和逆方差隨機效應模型薈萃分析方法,集成了1990年—2022年間在167個獨立自然濕地站點開展的人為增溫模擬實驗數(shù)據(jù),針對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亞氮三種溫室氣體排放對增溫的響應開展了研究?!?/p>
結果發(fā)現(xiàn),即使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以內,濕地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所起的作用仍然會大幅減弱。賈根鎖說:“在大的空間尺度上,濕地優(yōu)勢植物功能群的差異可以很好地解釋不同升溫模擬實驗中,濕地溫室氣體源匯變化的不確定性。但不管濕地優(yōu)勢植物功能群如何,增溫都促進了濕地甲烷的凈排放,因為與低親和力的甲烷氧化菌相比,產(chǎn)甲烷菌對土壤溫度的變化更為敏感?!?/p>
關鍵詞:
免責聲明:本網(wǎng)站內容主要來自原創(chuàng)、合作媒體供稿和第三方自媒體作者投稿,凡在本網(wǎng)站出現(xiàn)的信息,均僅供參考。本網(wǎng)站將盡力確保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證有關資料的準確性及可靠性,讀者在使用前請進一步核實,并對任何自主決定的行為負責。本網(wǎng)站對有關資料所引致的錯誤、不確或遺漏,概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本網(wǎng)站中的網(wǎng)頁或鏈接內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chǎn)權或存在不實內容時,應及時向本網(wǎng)站提出書面權利通知或不實情況說明,并提供身份證明、權屬證明及詳細侵權或不實情況證明。本網(wǎng)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將會依法盡快聯(lián)系相關文章源頭核實,溝通刪除相關內容或斷開相關鏈接。
能源環(huán)保排行榜
-
2023-03-24 09:5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能源環(huán)保熱門推薦
-
2023-03-24 09:5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
-
2018-09-28 11:32